今天语文课学习了第五单元第一课《夜莺的歌声》。
这是一篇讲读课文。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,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,巧妙同敌人周旋,用口哨学鸟鸣,为游击队传递信息,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。课文充分表现了“小夜莺”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。
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,以空行为标志,写了四部分内容:先写“小夜莺”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;接着写“小夜莺”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;再写游击队员歼灭德国鬼子;最后写战斗结束后“小夜莺”继续投入新的战斗中。
“小夜莺”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,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,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,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。
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:一是体会“小夜莺”机智勇敢的品质,受到热爱祖国,仇恨法西斯的教育。二是学习、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。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,体会“小夜莺”机智勇敢的品质,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。
教学本课,在带领孩子们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后,我直接从课题“夜莺的歌声”入手,一步步引领孩子思考,夜莺的歌声指的什么,“夜莺的歌声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,每次歌声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?让学生找出句子,认真读,体会夜莺歌声里的意思:
第一次, 是为了引起敌人注意,把敌人吸引过来;
第二次, 是告诉游击队员敌人的数量;
第三次, 是汇报完毕,用杜鹃的叫声传递敌人武器的信息;
第四次, 是所有情报汇报完毕后,继续麻痹敌人,免得敌人怀疑;
第五次, 是战斗结束后,继续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理清这条脉络,孩子们已经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男孩的机智、聪明、勇敢,再引导孩子们找出男孩与军官对话的段落,引导大家通过人物的语言、动作去体会男孩的机智和勇敢,同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这篇文章虽然很长,但是故事情节相对来说很简单,因为孩子们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,里面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理解起来也没有多大难度。但是一些语文的术语孩子们不是很熟悉。所以第二课时围绕作者是怎样写的进行了讲解,让孩子们了解了“一语双关”、“伏笔”、“环境描写”、“细节描写”这些词汇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巧妙作用,当然人物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描写永远是写人文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。
课后要求孩子们搜集前苏联小英雄卓娅的故事,进一步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,丰厚自己的阅读面
评论